<track id="xt7vv"></track>

    <pre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pre>

      <track id="xt7vv"><ruby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ruby></track><track id="xt7vv"></track>
      <address id="xt7vv"></address> <big id="xt7vv"></big>
        <big id="xt7vv"></big>

        長江商報 > 吉林銀行轉型受挫不良貸款半年增超三成   資產質量惡化拖累凈利降37%月內被罰390萬

        吉林銀行轉型受挫不良貸款半年增超三成   資產質量惡化拖累凈利降37%月內被罰390萬

        2022-12-12 07:40:01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蔡嘉

        吉林省內唯一一家省級城商行吉林銀行正式換帥。

        日前,吉林銀保監會核準了關于秦季章吉林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至此,這名曾服務招商銀行多年的老將正式掛帥吉林銀行。

        事實上,秦季章加盟吉林銀行的兩年多以來,吉林銀行一直在推進零售轉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吉林銀行業績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9.27億元,同比減少4%;歸母凈利潤8.61億元,同比減少37.3%。其中,在當期利息凈收入同比減少9.6%的情況下,該行依托戰略轉型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近39%。

        但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吉林銀行資產質量惡化明顯,成為該行業績的主要拖累。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82.01億元,半年內增加20億元,增幅32.25%;期末該行不良率再次回升至2.23%,較上年末增加0.4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吉林銀行內控問題不斷。12月僅過去十余日,吉林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就連收10張罰單,合計被罰390萬元。

        招行“老將”秦季章行長任職資格獲批

        資料顯示,吉林銀行的前身是長春市商業銀行,2007年10月在吸收合并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設立。2008年11月,吉林銀行完成了對吉林省白山、通化、四平和松原等四個地區城市信用社的吸收合并,成為吉林省內唯一一家省級城市商業銀行。

        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銀行第一大股東為韓亞銀行,持股比例11.92%。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長春融興、吉林亞泰集團、吉林省財政廳、長春市財政局等均為吉林銀行持股5%以上股東。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吉林銀行多名高管發生變更。今年2月,吉林銀行董事長陳宇龍卸任,該行行長王立生隨即被提名為董事長人選,其任職資格也在今年4月獲得監管批復。

        隨著王立生升任董事長,今年6月,吉林銀行聘任秦季章為新一任行長。直至12月5日,吉林銀保監局發布關于核準秦季章任職資格的批復,秦季章終于順理成章成為吉林銀行“新帥”。

        值得關注的是,出身于招商銀行的秦季章也將招商銀行鮮明的零售基因一并注入進吉林銀行。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1年,秦季章就加入招商銀行。彼時招商銀行正值第二任行長馬蔚華在任期間,秦季章先后擔任招商銀行總行辦公室副主任、主任,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工會副主席,招商銀行總行業務總監兼總行辦公室主任、總行運營管理部總經理、總行流程辦主任。

        2016年,招商局仁和壽險公司籌建,秦季章隨即調任至該公司。直至2020年4月,秦季章加入吉林銀行掛職副行長。也正是在2020年,吉林銀行進入到零售變革第一階段,并且在2021年以來圍繞零售新邏輯“客戶為王”“資產為先”,以“車、人、房”三大客群,向構建“互聯網+金融場景”的數字化轉型。

        而吉林銀行在零售轉型方面的成效,成為秦季章升任該行行長的重要砝碼。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銀行儲蓄存款余額2365.41億元,較年初增加258.27億元,增量居省內同業首位。同期,吉林銀行個人貸款余額724.31億元,較年初增加31.33億元,增量居省內同業第一。信用卡發卡新增22.84萬張,總量達96.46萬張,蟬聯省內銀標卡增量發卡第一名。

        但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的同時,吉林銀行的內控問題也尤為突出。僅在今年12月,吉林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就連收10張罰單,合計被罰39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監管意見整改落實不力、對股東入股資金審查不盡職、非信貸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等。

        不良率升至2.23%貸款減值損失增近七成

        盡管零售轉型取得一定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吉林銀行業績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

        歷史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吉林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7.13億元、91.9億元、89.3億元,歸母凈利潤25.86億元、28.79億元、29.37億元。2017年達到業績高峰之后,2018年吉林銀行業績驟然下跌。2018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87.19億元、歸母凈利潤11.57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61%、62.07%。

        不過,2019年開始吉林銀行業績回溫明顯。2019年至2021年,吉林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9.84億元、109.08億元、110.85億元,同比增長14.51%、9.26%、1.62%;歸母凈利潤12.11億元、12.57億元、19.81億元,同比增長4.69%、3.78%、57.56%,但依舊不及最高峰時期的水平。

        日前吉林銀行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9.27億元,同比減少4%;歸母凈利潤8.61億元,同比減少37.3%。截至今年9月末,吉林銀行資產總額5570.71億元,發放貸款及墊款3705.45億元,吸收存款4323.34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吉林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63.79億元,同比減少9.6%。不過,隨著轉型的推進,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近39%,驅動全行營收降幅收窄。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吉林銀行資產質量惡化明顯,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對該行業績造成沖擊。根據年報,2017年至2019年末,吉林銀行不良率分別為1.72%、2.82%、4.31%。2019年快速攀升至最高點后,2020年和2021年,該行不良率回落至1.89%、1.79%。

        然而,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2.01億元,半年內增加20億元,增幅32.25%;期末該行不良率再次回升至2.23%,較上年末增加0.4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0.79%,僅高于監管最低標準20.79個百分點。

        吉林銀行亦表示,該行凈利潤減少的原因一是受經濟環境影響,不良貸款略有上升,為增強該行抵御風險能力,信用減值損失計提金額同比增加;二是薪點值優化和引進人才導致人力費用增加。

        除了不良貸款之外,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536.5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5.1億元,占比也由上年末的12.77%提升至14.55%。

        受資產質量變化影響,今年上半年,吉林銀行信用減值損失合計24.6億元,同比增長8.07%。其中貸款類減值損失32.13億元,同比增長69%。而今年前三季度,該行信用減值損失共計39.18億元,同比增長11.23%,是當期利潤總額的5.57倍。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女主拍戏时被强了短篇的小说

        <track id="xt7vv"></track>

          <pre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pre>

            <track id="xt7vv"><ruby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ruby></track><track id="xt7vv"></track>
            <address id="xt7vv"></address> <big id="xt7vv"></big>
              <big id="xt7vv"></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