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xt7vv"></track>

    <pre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pre>

      <track id="xt7vv"><ruby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ruby></track><track id="xt7vv"></track>
      <address id="xt7vv"></address> <big id="xt7vv"></big>
        <big id="xt7vv"></big>

        長江商報 > 汪建爭議纏身財富縮水256億亟需筑牢護城河   華大基因紅利漸退扣非降49%再陷舉報風波

        汪建爭議纏身財富縮水256億亟需筑牢護城河   華大基因紅利漸退扣非降49%再陷舉報風波

        2022-12-05 08:15:11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

        “科技狂人”“基因教父”“吹牛大王”“騙子”……爭議纏身的汪建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留學科研、南下創業,汪建曾創造了基因界的神話,其團隊曾繪制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完成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他因而被稱為“基因教父”。他實際控制的華大基因(300676.SZ)曾被捧上神壇,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因新冠檢測產品,華大基因業績登上巔峰。

        56歲登珠峰、67歲深淵科考,汪建似乎天生有冒險基因。他時常語出驚人,挑戰大眾認知,曾被人指為“騙子”。華大基因也曾遭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生物學家饒毅等人士公開質疑。

        如今,紅利漸消,2021年華大基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逾30%,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再降近50%。公司市值僅剩244億元,汪建的持股財富也縮水了256億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網上流傳一篇貼文稱,曾擔任華夏方舟國家基因庫副主任的王德明實名舉報華大基因核酸檢測問題遭毒打。12月4日晚,華大基因再發聲明,稱王德明惡意詆毀。

        不斷的爭議或多或少暴露了華大基因存在的些許問題。汪建是時候將全部精力放到研發上,修煉內功,加固護城河。

        扎根科研揚名于疫情

        與人類基因緊密相連,汪建的人生頗富傳奇。

        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縣,22歲時,進入湖南醫科大學(如今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療系學習。自此,他的人生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后,汪建成了一名普通的醫生,天生不甘平庸的他,參加工作不久就考取了北京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碩士。1988年,他被公派赴美留學,前往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先后在愛荷華大學、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在美國學習工作的這幾年,他深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性。1994年,汪建回國,創建北京BGII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始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同時,他被任命為中科院人類基因組中心主任,他因此被成為“基因教父”。

        1999年,是汪建人生的轉折點。為了承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中國部分,汪建主導創建了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2003年開始,他擔任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繼續從事人類基因組研究。

        2007年,53歲的汪建南下深圳,創辦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現“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真正開始創業,他要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技術、產品。

        此時的汪建,在基因檢測領域已經有較高的威望。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汪建帶領華大團隊第一時間破譯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率先研制出SARS診斷試劑盒,也是全球第一個公布SARS診斷試劑盒,并向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

        正是這一驚人之舉,汪建名動基因測序領域。

        根據公開信息,汪建還帶領華大團隊完成繪制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以及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構建等研究工作。2011年,在汪建等人的呼吁下,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正式批復建設國家基因庫。2016年9月,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建成投用,由華大旗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負責組建和運營。

        汪建也擅長資本運作。2013年,汪建帶領團隊將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收入囊中,成為中國第一個收購美國上市公司的民營機構。

        2017年7月14日,汪建登上了人生巔峰。這一年,華大基因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成為基因檢測第一股。

        2017年11月14日,上市四個月,華大基因股價從發行價13.64元/股一口氣漲至261.99元/股,成為僅次于貴州茅臺的第二高價股,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8.21倍,市值突破千億。

        汪建也因此暴富,財富高達334億元,登上財富之巔。

        凈利連降跌落神壇

        因為非典疫情一炮打響,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汪建旗下的華大基因,業績登上巔峰。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汪建當即決定成立應急指揮部,帶領華大基因團隊在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公布的三天后就研發出了試劑盒,一周后被國家藥監局緊急審批通過,有力支援了抗擊疫情工作。

        正是因為搶先、全面參與抗疫,華大基因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這從經營業績數據上可以發現端倪。

        2013年至2019年,華大基因實現的營業收入從10.47億元增長至28億元,上市前后持續增長;而凈利潤表現平淡,2016年增至3.33億元后一直在3億元左右波動,2019年為2.76億元,同比下降28.53%。

        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下,華大基因經營業績數據前所未有的漂亮。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97億元,同比增長199.86%,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20.90億元、20.49億元,同比增長656.43%、825.16%。

        2021年,隨著全球疫情得到逐步控制,華大基因享受的紅利逐步消失,經營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66億元,同比下降19.42%,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4.62億元、13.58億元,同比下降30.08%、33.71%。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45.14億元、7.47億元,同比下降12.38%、47.16%,扣非凈利潤為6.70億元,同比下降49.01%。

        從單季度業績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3.30億元、2.75億元、1.4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37.06%、50.90%、56.91%,季度業績同比環比均為加速下滑。

        新冠檢測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全球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的下降,是華大基因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毛利率為38.60%,相比去年同期的60.57%大幅下降。

        二級市場上,華大基因經歷了被投資者追捧到拋棄的全過程。

        K線圖顯示,自從2017年11月14日股價登頂后,華大基因股價不斷下跌,到今年12月2日,股價為58.95元/股,累計跌幅為77.50%。

        對應的市值,目前為244億元,較巔峰時蒸發了約804億元。汪建的財富(僅指持股華大基因市值)為77.81億元,縮水了約256億元。

        爭議中的汪建及華大基因

        市值從超千億到244億元,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汪建及華大基因跌落神壇。

        近日,一篇稱“舉報華大基因核酸檢測不準,被打斷7根肋骨”的貼文讓華大基因陷輿論泥沼。舉報人王德明自稱曾擔任華夏方舟國家基因庫副主任。

        12月4日晚,華大基因再發聲明,稱王德明惡意詆毀。

        今年5月,華大基因曾發布過一份聲明,表明王德明與華大基因有過合作,存在經濟往來。華大基因聲明稱,王德明惡意詆毀華大業務及相關管理人員等。

        實際上,汪建及華大基因一直備受爭議。

        今年8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生物學家饒毅連發4文炮轟華大集團CEO尹燁的有關科普視頻內容為偽科普且“愚蠢無比”,稱尹燁為“水”博士。

        針對華大基因是否掌控核心技術,饒毅稱華大基因的發展壯大靠的是國外儀器試劑等。

        “打假斗士”方舟子曾在參觀華大基因后稱,基因測定工作基本都是通過儀器進行,關鍵是要有錢買機器,不宜夸大測序的學術成就。

        華大基因備受質疑的事件還有不少。涉嫌圈地行賄、過度營銷導致的兒童先天生理缺陷、數據泄露門等,都引發高度關注。2010年,華大基因宣布其有2項成果入選了《科學》雜志的“2010年十大科學突破”中,但這一說法遭到網友質疑。最終,華大基因承認是“自己理解有誤”。

        作為華大基因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汪建的言論同樣飽受爭議。

        2017年,華大基因上市敲鐘當日,汪建給自己立了一個120歲的墓碑。2018年,汪建曾公開表示,公司所有員工都必須活到100歲,員工的孩子出生不許有缺陷,否則就是華大基因的“恥辱”。因為這一言論引發質疑,華大基因不得不澄清是“董事長的愿景”。

        汪建還有不少不入格的言論,諸如“可以合成任何生命”“萬物生長不靠太陽,立體農業不靠土壤,掌控生老病死不是夢想”……這些言論曾引發一連串質疑,甚至有人指責汪建是騙子。

        汪建喜歡冒險,挑戰極限。在坊間人士看來,汪建是一個不守規矩的人。他曾給華大基因設定了四部曲的戰略目標:科研服務、科技服務、醫學服務、人人服務,即科技服務一百億,醫學服務一千億,人人服務一萬億(人人服務,指生物大數據足夠豐富后,人人都可以在常規診療中應用基因信息)。

        目前來看,這似乎只是畫了一個大餅。從研發投入上來看,2020年、2021年,華大基因研發投入分別為6.36億元、5.42億元,2020年出現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其研發投入為3.93億元,約占營業收入的8.71%,并不突出。

        爭議中的汪建及華大基因,是時候將全部精力放到研發上來。

        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視覺中國圖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女主拍戏时被强了短篇的小说

        <track id="xt7vv"></track>

          <pre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pre>

            <track id="xt7vv"><ruby id="xt7vv"><strike id="xt7vv"></strike></ruby></track><track id="xt7vv"></track>
            <address id="xt7vv"></address> <big id="xt7vv"></big>
              <big id="xt7vv"></big>